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太皇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生了场大病,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时“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上天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用自己的这个“特权”为祖母请福。
沐浴斋戒三日后,康熙皇帝灵感涌现,提笔一气呵成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康熙御笔的“天下第一福”
而自从太皇太后得到了这“福”字,病情一天天开始好转,不仅百病全消,身体也越来越精神。待痊愈后,她特意让工匠将孙子孝敬自己的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了清代皇家的宝贝。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太皇太后以75岁的高龄得以善终,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恭王府福字碑
康熙一生很少题字,民间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这个福字却因为这段故事,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如今,恭王府里的福字碑,每天都要接受慕名而来的游客的膜拜、抚摸。
到恭王府不摸摸它,就算白来了
真正的“五福”含义
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源至《书经·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民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然而由于避讳,东汉桓谭于《新论·辨惑第十三》中把“考终命”更改。
把五福改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五福相对于六极,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
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青花双“喜”字桃蝠大碗 清宣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长寿、富贵、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有美德、不遭横祸而善终,这是中国人对“福”最早的具体阐释。
至于后来演化为“福禄寿财喜”则更符合世俗的要求,心灵安宁、有美德属于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说文解字》中“福,佑也。”只要有神灵保佑,就能逢凶化吉。
愿天下少些病痛,福降人间。
| 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