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骨骼的看点:
雏坯骨骼明示优劣的部位有头形、身形、项形、翅形、六足和须尾。一只善斗的蟋蟀必生就一副坚实的骨架,且匹配适斗。
头形是首先映入眼帘的骨骼形态,一只善斗的蟋蟀必生有一颗足实的头颅,头颅与虫体的匹配,应占足够的体积,且头形应有明显棱角,古谱言此为“结绽”。也就是说一颗方圆足实的虫头,犹如几个圆拼凑成的一个大圆头方为足实。深色面的虫,头形应深圆;淡色面的虫,头形应方阔,均须有凸起的棱角,仅圆大或方阔而无棱角,虫凶相不足。这是相选虫头的看点。若头小、浅扁,形缩者不足论。虫头部分布的斗丝,头的色品,则是虫坯泛变3 个周期之后的看点。
牙形,包括牙的大小,粗细,长短,开式。牙系虫争斗的利器,其形态是斗蟋蜕壳成虫后即形成的骨骼部分。古谱有“牙大为王,头大为帅”之说。牙的大小,应与虫体比例配足,以“本牙”为底线,略长大者多走长路。超大固优,若与虫整体匹配失衡,虫肉身扁薄,六足形缩,虫项狭窄,即使超大牙也难走长路。深色面的虫,牙形贵在长厚,淡色面的虫,牙形贵在粗壮。开式以竖门、线口为上。虫牙短小、细薄,大开八字者不取。
项形:项的形态是辨识虫品的重要看点。项的总体形态以方阔厚实者优。项的生相与虫体比例应合理,即项应生的宽,长与虫体宜配。项的基本生相应平整,无形明的蜕变痕。若生的高凸,或状似重叠则更优。项表面雾蒙砂盖,其项必厚重,俗称“脖子足实”,发口有力。若项皮光秃,布有杂斑,蜕变痕深显,相面狭窄,均为弱项。故言“相项品可判虫品”。相项,初秋应评价生相,泛变中期方可观茸沙厚薄及色品。
翅衣:翅衣的形态亦是初秋相虫必察的看点。斗蟋蜕壳成虫后,其翅衣始由松浮,短时间内(约12 小时)便呈现基本形态。翅衣面积亦应适配虫体,即宽长应与虫体配足;窄、短皆非宜配。翅形根部应与虫项密合,翅面应平整,翅纹应细腻,边沿应规则,翅末尖收者佳。深色面的虫,翅应厚重;淡色面的虫,翅应薄皱、玲珑。初秋翅衣应有色无光,基色纯净。若翅衣短小(异虫另论)、松浮,显露水光,边沿有凹槽,皆为匹配弱项。
六足:虫六足打斗时起到稳定重心,支撑虫体,进击发力,退守依托的作用,是武器的硬件之一,生相优劣关系到斗虫胜负。前抱爪忌生成钳形,前、中抱爪间距应宽展,而中抱爪则应与大腿贴近。前中、抱爪应生得骨实如铁钩,大腿应生得圆长,高耸夹身,六足架构布局宏伟,占地面积大。若六足形缩、扁敞多无长力。
辨识形象的看点:
虫坯骨骼生的坚实,结构谐调,其总体生相必佳。观察斗蟋形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虫坯形的宽、狭、厚、薄。虫坯形宽阔是第一位的,而身形的厚薄亦不可忽视。坯形扁薄者多动步毛躁,贴底窜盆。佳坯总体形态生得坚实而不僵硬。若虫体架构松垮,部件软弱,虫性慵懒,俗称“软胎”,出将率低。异虫类须于总体生相无弱项的前提下异点突出,古谱命名异形虫,多以疑似某种昆虫生相为凭依,异虫类多于初秋便呈现异点,泛变过程中多不走样,审视的标准仍是形象的架构品级。若仅形似某种昆虫,而肢体部位有弱项,亦难成将。
辨识色品的看点:
初秋虫脱壳成虫后,多色泽浅淡朦胧,随着泛变趋于成熟方渐显虫体基色。获虫时段所现色泽仅为基色之大观,乍看印象中的青、黄、紫或间色,变数极大,只可作为观察泛变优劣的最初依据。
虫色的界定须经6个周期左右方见端倪。初秋辨识色类切不可轻易定论。因六色、间色皆有将军,主要看点是观其泛变共性中的优劣走势。因斗蟋蜕壳是由前往后出壳,初始所现的色泽多敷有一层霜雾,随着泛变过程时段,由前往后,基色渐明,同时现茸,尔后见沙。色类的本真多由头部先明,此时脑盖多浅存一层雾罩,底色与斗丝隐于其间,项部则以底色纯净,砂雾厚重为佳。不能呈现异于底色的色斑,项生项眼者,应图案清晰,无水渍混于其间,翅仅初显基色而不能现水光。
因此说初秋选虫“有色无光”者佳,侧重指翅衣部分。翅早现光称“倒泛色”,多为潮虫。细皮虫肉色应细腻纯净,若初秋便见备、腹生浑斑,多泛变大走样。故言相虫肉以纯净为理想看点。斗丝虽是评价虫品的重要看点,但初秋时段深色面的虫斗丝显真较迟,此时多不清晰;而淡色面的虫斗丝显形、色虽较早,但泛变过程中变数较大。所以勿以初秋时的斗丝形色而界定色类。对此,有虫谱统而论之,不分时段,使初学者易坠入误区。有少数品类明色较早,要求此类应罩茸沙,否则其走势必早趋衰老相。
辨识神态的看点:
初秋获虫时段,多数雏坯精气神皆不足,亦未显斗性,芡诱亦难鉴真。鸣声多未出实声。佳坯此时能早显的是双须的动态和动步的气势。初秋双须早现勃活者,动步有力且显野性者多优。双须长时僵直呆板,动步无力显软弱,多为“无神虫”。
一眼功夫并不要求相虫面面俱到,实际上初秋相选的是雏坯,看点是依其泛变时段所呈现的形态判优劣。初秋获虫时如能将以上看点熟记于心,融会贯通,于实践中加深印象,有心者必能修成一眼功夫。
宁津暗黄大翅中秋照 牙照见后
盆中选将:早秋如何盆中选良将?
获虫后入盆调养,需细致地观察虫坯形、色、神的泛变,从而依泛变走势辨识虫品。初秋入盆调养的虫坯并非条条是将坯。此时的观察与一眼功夫不同,应解剖式的品评。细微之处方能见本真。为辅助记忆,虫入盆之初便应设立斗蟋档案,记录获虫初始的虫坯形态、基本生相,便于观察泛变过程中走势的优劣。另外可以借助专用工具细致入微的观察、辨识。如虫秤、放大镜,玻璃器皿等。
入盆早期看走势:
走势,指泛变趋向,即虫由雏坯渐向成熟的过程中显露的形态趋优还是趋劣。若能看懂斗蟋的泛变走势,将会于调养中分清重点,即时淘汰外强中干者。获虫入盆调养的第一时段,多数斗蟋处于泛变中的2~3 个周期,此时的看点是跟踪观察泛变走势。
斗蟋脱壳成虫后其骨骼生相已基本形成,此时段观察的重点是形态、色泽、神态趋于成熟中的泛变优劣。雏坯入盆调养数日,经过盆长阶段,日渐丰实,其架构组合与初秋收虫时的坯形不走样者佳。若经盆长后虫形显虚浮松垮,为泛变趋劣。
有许多初始虫形架构紧凑的雏坯,经盆长后头项显隙,翅露肉肩,头项与虫体的比例失调,体表出现杂色色斑,当弃。泛变趋优者形象宏伟,底色渐明,动步有力,斗性渐现。头光由前顶部先显,渐向后移,脑盖基色清晰。
深色类虫,头前部顶端现色光,脑盖部透过敷茸渐现底色,斗丝亦破云拨雾,形色始露。但并非全现本真。头后项前霜退茸显,通体色泽厚重藏光。而淡色面的虫,头前后分色明晰,斗丝形色露真,项间初现璨沙,翅于焦中渐透背光,双腿血斑基色日渐明显。若此时段头部出现杂色斑块或艳色,脑盖部也退茸光足,头前后开光无差异,其泛变走势会令人担心。
若项退霜雾不见茸沙而呈光秃状,其泛变不妙。翅忌早现光泽,鸣声忌早现沙声。腹肉呈高厚圆润,后部尖收者佳。腹肉撑超翅沿现翅角,或如曲蟮屁股,必为肉虫。此时段有虫初显蛉欲,多蛉虫呼雌欲急,疏蛉虫亦偶有低头抖须状。如偶见盆中落蛉,以手加力压碎,呈碎沙粒者将早熟,呈水泡状者成熟期较晚。
察虫重量亦可知虚实,看走势。虫入盆初期食饲料后有一段盆长过程,经调养数日后,虫会进入缩实阶段,此时虫重小于盆长阶段重量,较获虫时段重量合理增值,盆长期满后,减收水标,虫体缩实。此重量保持较长时段,佳者可保持4~5个周期。若盆长后重量一直未减,虫显臃肿,赘肉明显,行动蠢笨,其泛变走势亦不会佳。
若入盆调养不见盆长,且散雾化茸较快,乍看骨多肉少,实为老虫后代,俗称“老虫子坯”,此类衰老较快,难成大器。应提前排斗,适派用场。佳坯调养一段,经盆长、缩实后重量恒定,精气神渐显露,日排粪正常,细粪多属细种,寿命长远。而排粗粪者多粗种且寿短。调养数日后若见虫显疲态、厌食,芡拂亦反映迟钝,或虫体架构松散,则应考虑虫坯是否已染疾,是失乳或是误食农药,此类亦不堪大用。
在观察泛变走势的环节中,极其重要的是辨识色泽泛变的走势优劣。佳品得于良种遗传,又得于适虫壮育的环境,泛色会沿壮育轨迹现走势,即色变属性渐显,不会较长时段仍处于体色朦胧阶段。每年正色虫的比例远少于色泽丰富的间色虫。观察泛色走势的目的不是色品归类命名,而是辨明何种走势出将率高。
辨识泛色走势的看点:
凡整皮一色的虫,泛变过程只有渐浓或渐淡,始终底色不混者佳。若泛变中显现混色,多先见头部艳色,次见项部现花斑,再见腹肉现杂斑,翅衣过早地显光彩。这类泛变者多难于斗场走长路。
凡深色面的虫,长时雾蒙砂盖,底色厚重,色光深隐,惟跳腿呈腊光,其内力深蕴,寿命长远,不可过早排斗。待其头光尽开,项退雾见茸沙方可试斗。此类亦忌头现艳色,头后、项旁潮雾不退,翅早现浮光,落品成必然。
凡淡色面的虫,调养至3 〜 4 个周期,头前后分色应明显,斗丝色形均露本真,项部茸毛渐变沙盖,翅底色纯净,微透背光,其走势必优。若头部现油光,项现杂斑,翅现锈色,则走势必劣。
凡间色虫,多数定色较早,泛色过程中日渐分色清晰,翅显现色光不忌,肢体部位应色泽分段,界清底明。忌底色浑浊,翅膏药迹明显,腹肉现杂色斑块,此为泛变落品者。
凡异虫类,泛色较快,定色亦早于常虫,虫头部早见光不忌。若头现油色,项茸退,项皮光,则为老相。此类须察“暗老”。即从虫表面看老态不明显,但缩身很快,虫重落轻超过始重,翻转观腹肉,会见黄底,此为早现衰老状,属劣变者。
入盆后第二时段,亦可称中期,即满6 个周期,则应综合观察总体生相,看点是虫匹配品级。匹配分虫体架构匹配和色泽匹配。因斗蟋经调养至6 个周期,多数虫本真明示。若仅以部位生相判优劣,多有失误。“十全十美”者少,但总体生相匹配谐调者多出将。从斗场
实践看,封王、封将之虫多为匹配上乘者。匹配上乘,谐调,合理,系指虫总体生相适斗,肢体生相无弱项。虫坯架构匀称,四平八稳,有能于打斗中使出爆发力的基础硬件,又有承受抗击能力的坯形,其色泽的配伍亦尽显先天种气优势。
看懂匹配品级,这是相选斗蟋、辨识虫品级的高端技艺。看匹配,首先应熟知佳品共有的形象匹配和色泽匹配的基本模式,并熟知形象和色泽匹配中常见的弱项。多年斗场经验证明,由于斗蟋个体的差异,没有一只生相完全相同的将军。玩家偶获一只将军虫,数年难以忘怀,习惯性地偏爱会于选虫中求偶像。如此僵化模式思维是难以圆梦的。
有许多过关斩将,战果累累的将军,看起来生相并非是大头、大牙、大坯子虫,而是生相比例匀称者。细审之,多数是形象匹配和色泽匹配极佳的品类。这些看来生相极不特殊,但肢体部件绝无弱项的虫,往往能走长路,争锋于顶级赛事。大牙,大坯子固优,若肢体某部件有弱项则必然影响其战绩。因此,选将时应关注总体架构匹配是否协调,有没有发力的“资本”。观色时不应只求色正而不究其色品匹配是否显示其内在品质。这是获虫、选将,提高出将率的正道。若只是感性的看虫貌,观虫色,必然误选一些商品虫,即看来靓丽却不能打仗,仅供观赏者。
编辑:网络陆先生 @QQ532054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