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主题分享复制网址一、婚介服务相关概念
婚介服务,即婚姻介绍服务,是通过信息网络帮助寻求结婚对象的人群提供配对服务的一种行为。这种服务可以是有偿或无偿的,由个人或机构通过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对社会上需要寻找伴侣的人提供婚姻介绍服务。婚介服务还包括受委托对应征者进行资格审查,为寻找婚姻伴侣提供有效保障。
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为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数为763.6万对,创下自1986年以来的历史新低。2023年,中国结婚登记数回升至768万对,同比2022年上涨约12.4%。结婚登记人数的变化背后是适龄青年群体的不断扩大,这为婚介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婚介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有助于解决个人婚姻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婚介服务产业链概述
婚介服务上游行业主要是应用软件开发、线下活动场所供应、办公场地设备供应等;婚介服务下游主要是婚恋交友、婚礼服务、维护婚恋关系等。
四、中国婚介服务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1、中国结婚率和离婚率
可以看出,中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3年结婚率下降到4.5‰;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3年的2.3‰。
2、中国结婚登记情况
据统计,2023年中国结婚登记768万对,初婚人数为1013万人,2017-2023年中国结婚登记情况如下:
3、中国离婚登记情况
据统计,2017年中国离婚登记为437.4万对,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离婚冷静期制度后,2021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83.9万对,比上年下降34.6%,截止2023年中国离婚登记为259.3万对,2017-2023年中国离婚登记情况如下:
4、中国适龄男女数量及分布分析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末,20-34岁适龄人中,适龄男性为15171万人,女性为13923万人,适龄男性比女性多1248万。
五、中国婚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社交逐步向移动端转移,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在移动端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婚恋交友企业加速AI、大数据、VR/AR等技术在婚恋交友领域的应用,短视频直播等新模式的兴起加深了用户参与度。据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规模达到3425.1万人。2023年,主要婚恋交友平台服务进一步转向场景化,通过线上互动性和趣味性的玩法以及内容驱动,实现用户规模的增长。据统计,2017年中国婚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40.2亿元,到2023年中国婚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92.29亿元,CAGR为12.84%,具体如图:
六、婚介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特点
婚介行业的竞争格局整体稳定,以百合佳缘为代表的头部平台已经形成了活跃用户规模、品牌认知和口碑等多维领先优势。通过发展一站式婚恋服务,这些平台巩固了行业地位。未来,婚介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平台需要深化技术应用推动产品创新,健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用户权益,加速婚恋产业的全方位布局。
由于人口流动导致的通婚圈和婚恋观念的变化,加之教育、媒体等因素对不同人群价值观念的塑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总体来看,中国青年在婚恋、家庭与性观念方面的变动将呈现出开放、宽容、自主三大趋势。择偶理念将从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从单一标准向多样化标准转变。
随着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空巢化的发展,低欲望社会的趋势如期而至,结婚率将继续走低,单身主义和不育文化将广泛蔓延。如何引导青年在多样化的社会中保持正确的婚恋观,成为当下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七、中国婚介服务行业痛点及发展出路
1、我国婚介服务行业痛点
(1)获客难:推广形式单一,多为线索收集,转化率低且难以控制。
(2)成本高:传统的线下发传单方式成本高且定位人群不精准,导致获客成本较高。
(3)商业模式与婚姻观冲突:当前婚恋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与现代未婚青年的婚姻观念存在严重冲突,难以有效匹配用户需求。
2、当前青年婚烟观与婚介服务盈利模式的冲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代青年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对婚恋观产生了巨大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兴起特别放大了婚姻中的不幸案例,使得未婚青年对婚姻的要求变得更高。他们追求“不将就”的婚姻观念,与婚介服务行业以过程收费为主的盈利模式产生冲突。许多婚介平台通过线上聚集流量和信息,再转换到线下进行服务,但这种模式无法保证匹配的成功率,导致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3、婚介服务行业商业模式的探讨
(1)线下服务收费模式
现状:当前多数婚介平台以线上聚集流量和信息,再转向线下进行服务。线下服务的收入来得更快,因此被大部分婚介平台所偏爱。
案例:例如,我主良缘的23980元套餐服务6个月,匹配5名对象,平均每月4000元,每匹配一个对象花费4800元。
缺陷:
标准难以衡量:每个人的主观想法不同,匹配成功率难以保证。
以过程收费:平台以服务时长或介绍次数收费,服务时长越长,平台收益越高,但服务质量未必更好。这种以过程为导向的盈利方式与消费者利益相悖,降低用户满意度。
(2)订阅会员模式
现状:在国外,订阅会员模式是主要盈利方式。免费用户功能有限,付费用户可以解锁更多功能,如无限点赞、更多过滤功能等。
案例:Match.com普通会员订阅6个月的价格为22.99美元/月,高级会员为24.99美元/月。Eharmony会员订阅6个月的价格为65.90美元/月。Zoosk 6个月会员的价格为12.49美元/月。
缺陷:
盈利能力堪忧:付费用户获取成本高,需要大量营销和广告预算来获取用户,盈利能力下降快。
用户流失严重:非付费用户功能受限,流失率高。若不投入营销预算,用户自然流失量大。
(3)免费模式
现状:Tinder、OkCupid、Plenty of Fish等平台采用免费模式,用户可以正常使用大部分服务,平台主要通过ToB端获得收益,如广告收入、销售分成等。
缺陷:
用户质量低:造假成本低,用户资料伪造现象严重,易产生欺诈,导致用户沟通效率低,体验差。
高筛选成本:平台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来筛选用户,盈利难以覆盖成本。
口碑风险:一旦平台口碑崩塌,用户失去信任,用户流量快速消失。
4、婚介服务行业出路探讨
(1)线上为源,大数据精准匹配
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年龄、薪资水平、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注册信息为参数,形成具备可行性的匹配模型。当前,许多婚介平台加大力度投入大数据模型,并与互联网大厂合作,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例如,百合网继续投资苏州拍拍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腾讯推出视频相亲交友产品“欢遇”,爱聊背后有华为技术大咖支持等。
(2)做“小而美”的生意
针对特定圈层提供精准服务,例如“青藤之恋”主打高学历恋爱交友,有严格的学历筛选门槛。这种模式精准度高,匹配成功率高,但适用人群较窄,天花板较低。
(3)区域型线下婚介机构
互联网婚恋在经历线上交流后,需要结合线下交往和磨合才能发展成为稳固的恋爱关系。不同地区的婚介机构可以根据当地文化设计适合的活动和服务类型。例如,上海的真配君根据上海单身群体的特点,提供多场景脱单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模式需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线上为源,线下为业,才能最大化发挥效果。
标签:婚介服务